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,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,更好地促进院党委科学决策,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、转变干部作风、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,扩大师生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和决策权,进一步推进山东省技能型名校建设,学院党委研究决定,自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,在全院开展“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”调研活动(以下简称“三问”调研活动)。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。
一、活动内容
(一)问政于民。认真听取基层和广大师生对党委、学院工作的意见建议,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。围绕“四风”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,摸清“四风”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,对师生反映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,并及时向师生反馈,推动干部作风转变,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。
(二)问需于民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、深入师生,围绕师生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与广大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,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解民忧,切实为师生办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事。健全完善“民情日记”制度,及时梳理各类问题,对具备解决条件的立即予以解决,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,逐级纳入民情工作台账,加大力度推进解决。
(三)问计于民。组织各部门党员干部开展“进基层、入课堂、访师生”活动,充分发扬民主,倾听民意,汇集民智,广泛征求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。特别是围绕“SQC”和“绝活教育”战略重点落实和“国际化、集团化、特色化”的“三化”办学重点工作,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群众踊跃建议献策,为学院党委、学院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。
二、方法步骤
1.宣传发动。学院召开会议对“三问”调研活动进行安排部署;利用校园网、电子屏、院报、广播等媒体宣传“三问”调研活动,向全院各级领导干部、党员群众、师生员工发送征求意见函、“三问”调研活动调查问卷和调研活动手机短信,通过多种方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。
2.开展调研。分为实地调研和网上征集两种方式。实地调研主要包括: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,积极开展院领导包靠院系活动、党员与困难学生“结对帮扶”活动和院领导下基层、入教室、入餐厅、入学生宿舍、入困难教职工家庭活动,听意见、察实情,与干部师生面对面交流,听取意见建议;组织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基层单位代表、民主党派人士、部分离退休老党员、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及党外人士等,召开不同层次、不同规模的座谈会;各单位在完成好“三问”调研活动总体任务的基础上,根据工作职能,制定具体的“三问”调研方案和调查方法,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建议,并分别到一个班级或一个宿舍进行一次调研。网上征集主要包括:建立网络征集平台,在校园网主页开辟活动专栏,建立“三问”调查问卷链接,组织开展“三问”调查问卷工作,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;组织全院党员干部、师生员工,进行网络问卷调查;分类汇总整理基层群众意见、建议和对策,统计相关数据,撰写网络民意调研报告。
3.总结提升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统计汇总,分类整理群众需求诉求、意见建议和领导干部承诺办理的实事好事,完善民情工作台账;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好做法、好经验、好典型;筛选、整理、汇总优秀意见建议,形成调研报告,报市“三问”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制定专项意见,研究解决措施,依法、及时予以解决。
三、组织实施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学院成立“三问”活动领导小组,由院党委副书记李琳同志任组长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处,赵立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,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、综合协调和督导督查,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。
二是坚持统筹兼顾。要把开展“三问”调研活动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,突出“为民务实清廉”这一主题。要进一步深化“院领导接待日”、院领导包靠院系、党员与困难学生“结对帮扶”、“第一书记”包村联户工作。要把开展“三问”调研活动与推进山东省技能名校建设结合起来,做到统筹安排、协同推进。要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、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。
三是注重为民办实事。要按照市委《关于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》要求,着力解决一批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。按照市委要求,活动期间,每位领导干部要至少为群众办2—3件实事好事或解决1件难事,并写出书面材料。参与包村入户的人员要切实了解并帮助解决对接户遇到的难题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职能特点,重点帮助基层解决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及群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,切实办好顺民意、解民忧、惠民生的实事好事。
二〇一三年十 一月七日